个人慈善

Published on November 28th, 2012 | by Helen Li

2

为什么慈善的艺术胜于科学?

原文链接:Why the Art of Philanthropy Trumps the Science

原文作者:Peter H. Karoff

译         者:李颖生( Helen Li )


Helen Li  注:彼得·卡洛夫(Peter Karoff)是善启咨询公司(The Philanthropic Initiative)的创始人,美国慈善界的泰斗。1989年他创立善启咨询公司(TPI),帮助个人、家庭、基金会和企业,理清其慈善价值观和激情,明晰其行善计划,实现社会影响力最大化。TPI是最早系统推行“战略慈善”理念的机构,而卡洛夫也是美国慈善界广受欢迎的演讲者、会议嘉宾。卡洛夫同时还是一名诗人,所以由他来诠释“艺术”和“科学”,似乎再合适不过了。

这篇文章昨天最新发表于《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》(SSIR)网站。我们最近的2篇文章,都与”影响力投资”相关。”影响力投资”的一个重要部分是“项目度量和评估”。而SSIR也是影响力投资的积极推动者,但同时也力行”百花齐放”,鼓励争论。彼得·卡洛夫的这篇文章对过于拘束的“有效性评估”提出了质疑。SSIR和彼得·卡洛夫都是慈善界的思想先锋。文章不长,却是卡洛夫20余年慈善咨询经历的智慧体现,个中深意,值得细细揣摩。

科学和艺术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张关系:科学通常是确定的、有效的,而艺术则是柔和的,甚至可能是颠覆性的。在慈善领域,我们追求确定(在我们所能达成的范围内)。也许这么说有违直觉,但我想要说明,慈善的艺术面,如果不能说它比慈善的科学面更重要的话,至少可以说是实现高效和影响力的先决条件,这尤其适合在《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》(SSIR) 这样的创新开放环境里提出.

问题是大家对于慈善的艺术面,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—它很少被冠以艺术之名,但当我们看到时,肯定会知道。我们知道,在评估有效性时,有一些微妙的因素影响着我们,可是却有点说不清、道不明。我们也知道,慈善工作在本质上是直觉的、整体的、主观的,而且常常是基于个人评判的,而这些正是艺术的本质特征。艺术被定义为来源于知识和实践,又符合审美原则的技能。这些审美原则包括价值、激情,还包括道德想象这样的概念,记者和得奖畅销书作家Robert Wright对此形象的表述为“套上别人的鞋,设身处地去感受”。我们对这些原则和因素有很多假定,但也能感受到许多。在行善过程和社会行动的背后,我们常常能感觉到满溢的爱和强大的情感力量,但这些感觉却很少被提及,更不用说在正式评估中,几乎不会涉及这些因素是如何演变的、应该如何支持、它们又如何为慈善项目和过程做出了贡献。而事实上,大家更为重视慈善的另一面—科学面,关于技能提高的书籍、文章源源不断,而致力于提高慈善有效性的机构和圈子也层出不穷。

慈善的“科学方法”起源于百年前的联邦基金、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耐基基金会。这种方法在过去20年里,已经被包括SSIR在内的很多机构改造创新为“高效运动”。这个运动高度强调结果、影响力、度量指标,已经显示了积极的效果,但同时,大家也看到,这种新方式与以使命为核心的行善方式背道而驰,而且阻碍了慈善机构的冒险和创新。在非营利组织里,这种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抵触,认为捐款人和资助方的这些要求,是过于控制、过于关注过程,并且太过昂贵。有些非营利组织还认为,这种方式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精力,甚至可能得不偿失—这种情况确实存在,但还不算最严重的问题。

 在对评估进行反思时,我在善启咨询公司( TPI )的同事Leslie Pine这样写道,”能够度量的并非总是最重要的。有时候,我们所度量的(或许仅仅因为它能够被度量)甚至可能对项目结果造成负面影响。” 如MIT研究员Donald Schon所描述的,最大的问题是,”为追求严谨而失去了意义“,过程本身成为了规则的奴仆。这是非常严重的。
如果捐款人忘记了激情、相关背景,以及他们行善的初始动机,那么行善就变得空洞无益,甚至”因善而恶“的风险也大大提高了。这是慈善的艺术面必须占上风的时候。慈善的艺术性可以平衡严谨所带来的过分约束—它为慈善项目提供所需的背景感受,填补规则和过程之间的空白,让慈善项目表达善意,让资助受益人同样发出声音。
慈善有它独特的DNA,也就是一套潜藏的原则和前提,这些既不属于艺术,也不属于科学,但它们是慈善的本质构成。如果我们把它们整合到慈善活动中,慈善的故事会变得更加充实。
[break]
这是怎样的一套原则和前提呢?首先,慈善从根本上是价值和激情的表达。我们在善启咨询,亲眼目睹当价值和激情与战略过程结合在一起时,慈善具有何等强大的力量,而当它们分离时,慈善变得如何虚弱。慈善的其它前提包括我们在愿景表达和使命声明中屡屡提及的词汇:共情、激励、尊重、倾听,以及智慧。而更为根本的是道德前提,这是慈善的核心,是行善目标、过程和实践的正直、统一。这些因素很少被提及,更不要说被评估。单就忽视这一点而言,其本身就是一个道德缺失。
[break]
Donald Schon倡导慈善从业者应该去反思和认识他们工作中的艺术面,去辨识其工作中容易受到严谨规则影响的地方,并理解这些严谨和学术工作以及受控实验的严谨各有异同。我非常喜欢这个理念。艺术一直被一套公认的标准来度量和评估,即使是对于艺术中那些带点神秘的因素–诗人Rainer Maria Rilke称之为”不可言传“的因素。我希望看到新的”反思性指标”,能帮助我们去度量慈善所追求的艺术面,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慈善的过程和结果—当然,更重要的是,帮助我们的慈善更有效!
[break]
本文采用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3.0 中国大陆”共享协议。

请参阅版权说明。网络及微信转载请注明:

转载自: 善天下中文网,并请注明版权所有者姓名,及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pcommon.org/ch/2012/11/28/why-the-art-of-philanthropy-trumps-the-science/

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.
【专业】斐蓝赛咨询公司(波士顿)创始人;波士顿大学商学院公共及非营利管理方向MBA;职业经理人转入社会部门;Global Philanthropy Common 创立人
【专业余】个人发展,职业发展
【业余】Roadtrip Genius|Driven Runner|Bookworm|Shutterbug|Arts Buff|Foodie
【公司网站】www.philansci.com
【善天下英文网】www.gpcommon.org
【个人网站】www.helenysli.com/ch
【新浪微博】@颖生-Helen

Tags: , , ,


About the Author

【专业】斐蓝赛咨询公司(波士顿)创始人;波士顿大学商学院公共及非营利管理方向MBA;职业经理人转入社会部门;Global Philanthropy Common 创立人
【专业余】个人发展,职业发展
【业余】Roadtrip Genius|Driven Runner|Bookworm|Shutterbug|Arts Buff|Foodie
【公司网站】www.philansci.com
【善天下英文网】www.gpcommon.org
【个人网站】www.helenysli.com/ch
【新浪微博】@颖生-Helen



2 Responses to 为什么慈善的艺术胜于科学?

  1. Pingback: TPI 慈善咨询行业的开山大师 - 善天下中文网

  2. Pingback: » 2013哈佛慈善工作坊(5)参访机构及相关资源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
Back to Top ↑